在9月5日舉行的202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開幕大會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委官員透露了下一步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思路,涉及技術創新、行業補貼、促進消費等多個方面。
萬鋼:推動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政策”雙輪驅動轉變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認為,前一階段我國汽車產業著力復工復產、恢復市場。下半年,應該乘勢而上,堅定“強鏈、補鏈”的戰略核心,提高產品質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要把危機轉化為汽車產業結構性優化調整、加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
“我們應該保持戰略定力,更加堅定的緊跟新能源汽車這一重大戰略方向,推動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政策’雙輪驅動轉變。”萬鋼強調。
他提到,要創新驅動,打造跨界融合的汽車產業新生態。包括技術和產品創新、高質量安全運行、產業生態模式創新和政策制度創新四個方面。
其中,要加快破除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攔路虎”,推動建立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制度,是促進汽車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應深入地推進放管服,放寬市場準入,健全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場退出機制,完善市場公平競爭規則,合理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
蔡榮華: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優勢和市場份額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蔡榮華表示,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接近200輛,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擁有汽車的家庭和中低收入購車的比例還較低,有車的群體消費升級和更新需求還比較旺盛,未來新增和購車需求仍然會保持較高的水平,因此初步減少或者取消汽車的限購對無車家庭購車的支持進一步穩定擴大和汽車消費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在蔡榮華看來,要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優勢和市場份額。汽車產業要加快基礎升級,不斷優化市場供給,電池配置靈活、續駛里程兼顧、加快電池標準化,提高充換電,推廣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的消費方式,降低消費者購車的成本。
蔡榮華強調,我國部分關鍵基礎零部件和系統部件還需要從國際市場采購,存在一定供應風險,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必須加大關鍵基礎零部件的研發投入力度,補齊短板、強弱項,加快提升我國汽車產業零部件水平,逐步形成供應渠道多元化。
“汽車產業快速復工復產,有力地促進了當前我國經濟的增長,預計全年汽車產業運行好于預期,有望恢復到去年的整體水平,可能在數量上、產銷量上差一點,但是營銷收入、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還有增長值,有可能達到去年的水平。這將為‘十四五’順利開局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蔡榮華認為。
宋秋玲:重點推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表示, 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一直采取的是購置補貼的方式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但是產業仍面臨眾多突破問題。財政部考慮將當前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支持城市群示范應用,推動構建燃料電池汽車完整產業鏈條,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產業發展格局。
宋秋玲介紹了相關政策思路:一是重點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轉型后的示范政策核心目標就是支持企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示范期間中央財政將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零部件產業化應用給予重點獎勵。
二是重點支持城市群開展示范應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有機銜接,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三是重點開展新技術、新車型的應用示范。本次示范重點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在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并向重型貨車傾斜。示范城市群要找準和依托應用場景,不斷降低燃料電池汽車購置及運營的成本,即探索有效的商業運營模式。
陳克龍:針對2020年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供給不足問題作調整
今年以來,受疫情、油價、燃油汽車排放升級、降價銷售等因素影響,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下降32.8%,低于汽車總體20個百分點,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為了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發展,工信部等此前研究發布了雙積分辦法的修改決定,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動實施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目錄和產品公告合并改革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持從產業升級和促進消費雙向發力,聯合相關部門與行業企業一道,推動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推動實施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推動車電分離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持續推進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環衛等公共領域和一些特定場景的車輛電動化水平,
“同時針對疫情影響導致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供給不足的問題,我們也在加強研究,下一步要作一些政策的調整。同時,我們要加強安全監管,組織開展全產業鏈安全隱患排查,加大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力度。” 陳克龍透露。
孟秋:積極探索新能源汽車用于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和汽車租賃等服務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二級巡視員孟秋表示,將加強交通運輸行業和汽車行業的協同合作,以12個部門印發的《綠色出行指導意見》為載體,積極探索新能源汽車用于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和汽車租賃等服務,推動公交車、出租汽車等行業不斷地升級車輛的性能,滿足老年人及殘疾人、特殊人群出行對車型硬件服務的不斷需求。
孟秋說,要鼓勵具備條件的城市增加和更新公交車輛,優先選擇無障礙的車輛車型,同時電動公交車的生產企業和公交企業、運輸企業,要積極推進數據共享應用。車輛生產企業的車輛運行監測數據也要向交通行業和運輸企業用戶合理開放,共同提升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產品適應性和水平。交通運輸部也將積極推動運輸企業與車輛生產企業加強協調銜接,強化用戶需求對技術研發的有效引導,共同推動車輛技術進步和有效應用。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交通運輸部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新能源公交車從2012年的1.3萬輛增長到去年的41萬輛,占全國公交擁有量69萬輛的59%。2019年,新能源公交車已經在公交行業凈增6.8萬輛,同比增長了19.8%。
來源:中工汽車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