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6個“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名單。這是我國能源行業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將大數據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有效融合,推進智慧能源的廣泛應用,將有效推動能源
推動能源轉型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在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電力企業如何抓住機遇,拓展思維,打破傳統單一的能源供應商格局,在變革時期實現企業發展“華麗轉身”呢。
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行業自2002年起步以來,經歷10余年探索,在少數發達地區和城市已初見雛形。近兩年,隨著能源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有利于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政策頻出。
我國將積極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電力需求的“能源互聯網”。未來十年我國將加快研究和推廣應用特高壓、柔性直流、風光儲輸等新技術,規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中國能源互聯網,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
在今年9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上,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推動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了B20會議政策建議報告,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正在向戰略實施、共同行動階段邁進。
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燃氣、電網供電與智能技術相結合,便創造出綠色、高能效的區域能源互聯網。埃森哲近期調研顯示,中國的能源企業已經認識到能源互聯網將帶來深遠影響,并愿意進行投資
無論是剛過去不久的達沃斯論壇,還是習總書記在聯合國的演講,都提及了近兩年備受關注的能源互聯網。那么在能源互聯網興起和新電改啟動的大背景下,清潔能源發電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