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主動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積極降成本,全力補短板”5大領域,11月17日,記者獲悉,成都擬推出系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意在經過5年的努力,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供給質量明顯提高,供給結構明顯優化,供給活力明顯增加,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與各類需求相適應的多層次、寬領域、高質量的供給體系。
去產能方面,繼2010年全面退出煤炭行業后,成都擬明確,不再新增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并力爭到2020年,使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7萬元/人,園區單位產出平均水平達到每平方公里50億元;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5%。
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房地產去庫存問題,相關方面表示,當前成都房地產行業“控房價、去庫存”二元結構突出,因此要“管控增量、消化存量、提升質量、因地施策”。到2017年,商品住房可售面積保持合理水平,銷售周期穩定在7個月-14個月之間;商業辦公用房可售面積增長幅度有所降低。到2020年,商品房可售面積銷售周期保持在7個月-14個月的合理區間,商業辦公用房可售面積有所減少,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基本建立,房地產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相關舉措包括,支持舊城改造土地加快上市,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企業等。
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則將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負成本、企業人才成本、企業財務成本、生產要素成本、企業物流成本等7方面,推出22項舉措,實現到2017年為企業減負約350億元目標,使在蓉企業綜合經營成本低于中西部平均水平。
在補短板方面,成都明確在產業發展短板、基礎設施短板、生態環境短板和社會事業短板四大方向提出26項主要任務,以全面擴大有效供給、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全面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全面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
在提升供給能力、優化供給機構方面,成都也擬定了一系列措施,通過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管齊下,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成都還提出,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事項和目標考核內容,并建立工作臺賬,按季度報送工作推進情況,適當時候還要組織專項督查和第三方評估,對未完成任務的區(市)縣、部門和單位要嚴肅追責。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