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是建立在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和企業化基礎上產生發展起來的。它的發展是一個階段性、動態性的過程,而農戶在完成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過程中,就出現了不同的農業組織形式:
1.家庭農場
這是現代農業企業經營制度的初級形態。它是以農戶家庭為基本組織單位,以市場為導向,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從事適度規模的農林牧漁生產、加工和銷售,并實行自主經營、自我積累、自負盈虧和自我發展的企業化經營實體。
家庭農場與家庭承包經營制下農戶的首要區別在于依賴市場而存在,具有顯著區別于傳統農戶的市場化特征,即通過市場獲取土地、勞動、資金和技術來滿足利潤最大化的生產需要,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在比較利益選擇中進行經營決策來滿足市場需求。
家庭農場是借助家庭主要勞動力的責任心和小規模的雇傭可高效管理的員工,以幾人、最多不超過十幾人的生產規模進行保證最高效率的農業生產經營。家庭農場的 重心在農場的規模生產和經營屬性,而不要以家庭成員來界定。以家庭為單位,把規模種植土地變成多種種養殖形式并存的農業經營行為,不是家庭農場,而是農家樂。值得全行業廣泛注意的是:農家樂幾乎都是不賺錢的。
2.農民合作社
農業特征決定以農戶為基本組織形式,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交易行動主體,農業組織才具有企業行為能力。中國現代農業企業組織的典型形式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因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在農業家庭經營基礎上,為了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地位,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增加農業生產經營收入,聯合起來共同從事農產品運銷和加工、農業生產資料采購和農業信用融資的一種企業制度,也是農業商品化、社會化和現代 化發展的產物。
作為農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合作社,與作為工商業現代企業制度的股份制企業是有明顯區別。因為在股份制企業中,投資人與企業用戶是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投資人的唯一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在合作社中,合作社的所有經營行為宗旨都是為社員的農業經營活動服務的,而作為出資人的社員與作為企業用戶的社員也是同一利益主體,社員主要是利用合作社為其提供的生產資料采購、生產知識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和運銷以及農業融資服務,借以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業收益,進而增加社員收益。
現代農業的產業形態包括:規模農業、產供銷一體化、農業加工業。在高效率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高收入農業從業者的城鎮化聚集。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從事規模農業的植保業務、包含農業加工業的產供銷一體化供銷業務和為農業全產業鏈助推的資金互助信用業務,是農業產業效率最高的、也是收益最高的經濟組織。合作社應該意識到:自身有能力、也有財力參與到高回報的城鎮化實踐中去。
3.公司制農業企業
公司制農業企業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設立的,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現代化大中型農業企業。它包括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
公司制農業企業嚴格依照公司法律和其他相關法規運作,嚴格按市場需要配置資源要素,以保值增值為目標,不斷推動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雖然,目前我國公司制農業企業的數量及投資額相對較低,但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發 展壯大,公司制農業企業將成為農業企業化、現代化發展的主要方向與目標。
進一步分析,在規?;a和產業鏈延伸中,合作社(含中小企業)都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農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環節中,合作社(含中小企業) 則成為了中間力量。當然,也有部分合作社會參與生產環節,他們的規模較大但數量不多。以法國為例,只有大約 10% 的合作社參與生產環節,90% 的合作社則是在做服務 或者是加工。法國最大的合作社有 7 家上市公司,法國排名前二十的農業企業,有十家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是特殊的經濟組織,它與企業的區別主要在于分配權, 合作社更傾向社員,而企業則傾向資本。
從總體上看,合作社的作用核心有三,一是供銷服務,二是信用服務,三是技術服務。
從下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農業屬于手工勞作,從全世界看,一定要保護手工勞動者的利益,它與以資本為主導的行業有著本質的不同。
全世界的經驗證明,以保護勞動者利益為主旨的農民合作社是農業現代化的組織保障,所以政府出臺的政策都是在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限制以資本為主導的企業行為。
家庭農場在規模上無法承載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更適合于其中的規模生產,合作社不但可以從事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還在整個農業現代化體系中起著平臺作用。
家庭農場是生產細胞,更適合各種規模的農業生產;農民合作社是經濟細胞,更適合搭建一定區域的農業產業化平臺。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