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打印的人造血管竟能自行生長
近日,明尼蘇達大學成功研發了能自己生長的血管,并在小羊身上成功試驗。這項研究成果發布于今年 9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生物工程學博士Robert Tranquillo 表示,“這或將是醫學界首次擁有一種在植入人體后還能自行生長的材料。在未來,有心臟疾病的兒童就能以一次性手術代替多次血管植入手術了。”
2、迪士尼研究院與蘇黎世理工研發能爬墻的電動車
Disney Research迪士尼研究院一直自詡走在科技的前沿,早在去年他們就和ETH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一起尋找一個能夠讓車輛與無人機合體的解決方案,VertiGo孕育而生。10個月后機械工程師Charles Bombardier在VertiGo上繼續開腦洞,造出了一輛Ventooz概念車,這款車型最大的不同能夠成為載人工具,并且在墻面上運行。Ventooz的四個輪子經過特殊定制,嵌入了吸盤為其提供在垂直地面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附著力。在Ventooz車身前后一共配備了兩個渦輪槳翼,確保車輛緊貼地面,同時能源來自于氫燃料電池,以解決車輛長時間側傾帶來的機械設計困難。
3、德國2030年起禁止所有燃油汽車上路
近日,德國媒體《明鏡周刊》透露,德國聯邦參議會在最新一次會議中通過一項決議,將于2030年起禁止所有燃油汽車上路。這項禁令獲得了德國執政黨基民盟和最大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的一致贊同。同時,德國也將敦促歐盟各國將燃油車禁令提上日程,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歐盟全境汽車零排放。此舉主要是為了配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的減排目標。
4、雅虎開發能夠捕捉人們想法的“智能”廣告牌
通過街道上或巴士中內置攝像頭和麥克風的“智能”廣告牌,掃描一天下來人們的想法,雅虎將開發出更加個性化的智能廣告牌。據披露的專利申請,水星報(The Mercury News)的Ethan Baron發現,雅虎展望未來的廣告牌,通過攝像頭和麥克風收集實時受眾數據,以顯示更有針對性的廣告。
5、本田開發出成本低鋰電池96%的商用鎂電池
日本媒體報道稱,本田汽車與一支研發團隊攜手合作,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可以實際應用的鎂充電,電池成本比鋰低了96%。本田研發團隊在和光市評估了電池的可行性。開發者預計鎂電池最開始時會在智能手機、其它便攜設備中商用。鎂電池開發者希望能在2018年之前銷售產品。本田汽車和Saitec團隊將會在下個月的千葉(靠近日本東京)科學會議上展示電池。
6、工業物聯網安全技術標準化在即
日前,工業互聯網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公布了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安全性架構(Security Framework),該架構是IIC去年公布之IIoT參考架構(Reference Architecture)的附屬,旨在推動一個過程,讓產業界對于如何保障IIoT系統安全達成共識。IIC的目標是確保安全性成為IIoT系統架構的基礎元素,而不只是簡單地綁在一起,并涵蓋包括終端裝置以及系統組件之間鏈接的整個IIoT系統。
7、瑪莎拉蒂將推純電動車型
瑪莎拉蒂將于2019年推出純電動車型,根據外媒猜測其將是一款純電動的GT型跑車?,斏傧嚓P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不會復制一款特斯拉,因為電動車車身過重,且超大的扭矩和功率帶給駕駛者的體驗往往只在加速的前幾秒,除此之外駕駛一款純電動車型是非??菰锏?,所以如何將一款純電動車型駕駛起來更像一款真正的瑪莎拉蒂才是最重要的。
8、通用電氣的全新無人機能夠“嗅出”氣體泄漏
據彭博社報道,近日通用電氣正在研發一款能夠探測出甲烷排放或其他氣體泄漏的無人機,能夠比現有技術更快速地檢測到氣體泄漏。這款無人機也是通用“Project Raven” 項目的一部分。在此前的測試中,這款無人機已經在相聚半英里的兩個礦井中成功檢測到氣體泄漏,未來將能確保天然氣和石油行業更有效地運作。
9、科學家開發生物3D打印支架可助骨骼生長
近日,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3D打印的支架,這種支架能夠生長出骨頭,并可以用于患者牙齒被拔掉之后放置的牙科植入物。據稱,這能夠消除進行痛苦的骨移植的需要,因為以前使用的骨頭往往是取自患者身體的其它部位。
10、太空機器人的"皮膚"面世 和真人一樣的視覺感
據《俄羅斯報》消息,俄羅斯薩馬拉大學發動機和動力裝置學院的科研實驗室研制出了機器人宇航員的假肢,外表看起來就像是人的手臂,還有人工材料制成的手指和關節。機器人的兩只手臂將能夠借助帶有嵌入式傳感器的人工皮膚,自己確定物體的形狀和溫度等。 太空機器人的手臂將由宇宙飛船里的人來控制,機器人的手指將重復操作員的所有動作。人戴著手套借助傳感器將可體會到機器人宇航員在飛船上的感覺。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