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基本建成集約、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煤炭工業體系”是日前發布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釋放的發展信號。其中的“到2020年煤炭產量39億噸”又將被賦予哪些含義?
2017年油價回升的預期,不會改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技術重點,該行業仍將繼續以降低成本、改善效率、提高現有資產生產力和安全性為核心加速技術創新。
認識和思考中國的石油企業,對中國油氣變革的歷史方位要有一個清醒、深刻、符合客觀實際的認識,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未來發展方向,豐富、發展、創新中國油氣變革的偉大實踐。
在眾多調峰方式中,地下儲氣庫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氣儲存方式和調峰手段。中國天然氣工業已經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如何實現地下儲氣庫業務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天然氣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煤液化產業已呈現出技術多樣化、產品多元化的良好發展態勢,產業雛形初現。業內專家認為,加快我國煤制油產業發展,不僅有助化解煤炭產能過剩,實現煤炭清潔高效轉化,也有利于拓寬我國油品供給渠道,優化能源供給結構,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是推動煤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乃至中國能源革命的戰略性舉措。
我國是煤炭大國,燃煤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煤炭、煤電去產能也成為2016年能源領域的關鍵詞。 除了煤炭行業,化解煤電過剩產能也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2015年12月在巴黎,全球177個國家簽署協議,同意全球發展低碳經濟。巴黎氣候協定(COP21)的簽署國將致力于全力應對氣候變化,同時努力適應氣候變暖已經造成的不可逆轉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作為新能源的老大哥,風電行業怎樣看待自身在這次能源轉型中的定位,行業現階段生存狀態如何等問題也漸成業界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