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控公司們猶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它們或是從網貸平臺晉身,或是由傳統行業轉型,或是由實力公司組建。經過兩三年的排兵布陣,目前互聯網金控集團的第一梯隊基本上確定,估值排名居前三的分別是螞蟻金服、陸金所以及京東金融有估值不等于有盈利?;ヂ摼W金控公司的成長,除龍頭公司螞蟻金服已實現盈利外,其他大多仍然處于四處融資的階段,尚未有自我輸血機制。
第一梯隊矢志前行之際,以百度金融、拉卡拉、蘇寧金融為代表的第二梯隊也在緊緊追趕。除此以外,還有更多的公司和機構也在摩拳擦掌。
業內人士提醒,未來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除了極少數真正全品類的金服集團,還會在各個細分領域存在小而美的領頭羊。本身沒有托拉斯實力去做互聯網金控業務的,與其遍地開花還不如找一個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做到極致。
隨著監管機構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加強,一大批網貸平臺紛紛倒下,但是一些有實力的平臺開始向綜合化、集團化、合規化方向發展,晉身為互聯網金控集團。
不僅互聯網金融企業,諸如地產等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也紛紛轉型成立金控公司或者各種名目的“金服公司”。
金控公司們猶如雨后春筍般成立之際,市場中的各路資本也都看重金融這塊大肥肉,市場不斷傳出融資消息。
據畢馬威和CB Insights發布的研究報告,2016年一季度中國金融科技領域完成9筆融資,總計達24億美元,接近該領域去年全年融資總額,占一季度全球科技融資達半數以上。
前不久,第三方機構艾瑞咨詢發布了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排行榜TOP300,數據顯示,在榜單TOP10企業中,互聯網金融企業就占據了5家。其中,螞蟻金服以600億美元估值排名第一,陸金所以185億美元排名第二,緊隨其后的京東金融為71.8億美元。
記者注意到,這其中,螞蟻金服已實現了盈利,去年盈利預計超過30億元。但更多的互聯網金控集團仍然處于四處融資的階段,尚未或者剛獲得自我輸血機制,京東金融今年上半年剛實現資金的自給自足,而陸金所則是一直依靠外部資金的輸血,始終沒有賺到真金白銀。
“排名靠前的陸金所、京東金融尚且如此,對于互聯網金控集團來說,贏者通吃,實力弱小的互聯網金控平臺還有存活的幾率嗎?”一位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士向記者反問道。
巨額融資撐起三大獨角獸
經過兩三年的排兵布陣,目前互聯網金控集團的第一梯隊基本上確定,估值排名居前三的分別是螞蟻金服、陸金所控股集團以及京東金融。
三家公司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外部資金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沒。記者注意到,三家互聯網金控企業今年幾乎同時進行了巨額融資。
今年4月26日,螞蟻金服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額度為45億美元。這輪融資新增戰略投資者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國建設銀行下屬子公司)分別領銜的投資團,而包括中國人壽在內的多家保險公司、中郵集團(郵儲銀行母公司)、國開金融以及春華資本等在內的A輪戰略投資者也都繼續進行了投資。這也是全球互聯網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
此前,螞蟻金服剛完成了A輪融資,籌集資金120億元。至此,螞蟻金服外部籌資合計已達165億美元。
與螞蟻金服啟動的兩輪外部融資相比,成立三年多的京東金融更傾向自我輸血。
不過,京東金融在今年年初改變了主意,在今年1月份,其獲得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嘉實投資和中國太平領投的投資人的投資,融資金額66.5億元人民幣,彼時的融資對京東金融的交易后估值為466.5億元人民幣。
與螞蟻金服籌資方式不同的是,京東金融的資金來源方式更加多元。今年5月份,京東金融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批準,發行保理合同債權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20億元人民幣。有券商測算,京東金融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達到190億元。
估值排名第三位是陸金所控股公司。經過5年的強勢擴張,陸金所控股估值已經達到210億美元。
今年初,陸金所完成B輪12.16億美元融資,這也是僅次于螞蟻金服的第二大融資金額。此次B輪融資獲得了來自境內外眾多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包括中銀集團、國泰君安、民生商銀等多家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及企業機構成為此次融資認購方。平安集團仍然是陸金所最大股東,不過持股比例已經降至43%左右。
此前,陸金所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資料顯示,陸金所在2014年12月曾獲得A輪5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為100億美元。去年12月,陸金所又拿到了9億美元的融資。經過三次融資,陸金所控股募集的資金已經達到26.16億美元。
由于對資金非??是?,上述三家公司還積極準備上市。
盈利情況冷暖不一
盡管打造互聯網金控平臺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平臺都能賺錢。目前僅有螞蟻金服實現盈利,京東金融剛實現資金自給自足,陸金所則仍然處于“賠錢賺吆喝”的階段。
螞蟻金服正式成立于2014年10月,目前布局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財富管理、眾籌、支付、保險、證券七大業務線,收集了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商業保理、小額貸款、支付許可、跨境電商、銀行等各種金融牌照。
盡管很多新創公司缺錢,但是螞蟻金服卻是例外,除了能輕易籌集到巨額資金外,公司已經盈利并且利潤豐厚。
在2015自然年第四季度,螞蟻金服向阿里巴巴支付5.02億元人民幣。據此信息可大致算出,2015年螞蟻金服的稅前利潤應在30億至50億元人民幣之間。
京東金融入場時間相對晚一點,不過三年以來,也完成了包括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財富管理、眾籌、支付、保險、證券七大業務線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的布局,并拿下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商業保理、小額貸款、支付許可、跨境電商等六大牌照,目前僅缺銀行牌照。此外,還推出服務B端的投融資(網商貸、京保貝、京小貸)、眾籌等。在C端,則推出白條(京東白條、京東鋼榍)、眾籌(產品眾籌、股權眾籌、輕眾籌)、理財等。
與頗受資本熱捧形成反差的是,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卻有些拿不出手。成立三年以來,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才實現了資金的自給自足。
京東金融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與螞蟻金服相比差距太大,目前的估值差距高達8倍之多。面對強大對手,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京東金融也逐漸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不做單純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不與傳統金融機構奪食,“把自己所有的能力開發出來,為廣大的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提供服務,致力于提供菜單式的、嵌入式的基礎設施服務。”
至于陸金所,則與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的業務模式不同,但同樣也布局了綜合性金融服務。去年年中,陸金所從自己原來做P2P平臺轉化成做資產交易的大平臺,定位成第三方,對接前臺用戶的資金和后臺各種金融機構提供的資產。
資料顯示,陸金所控股旗下共擁有三家金融資產交易所。陸金所定位B2C個人投資者一站式理財平臺,主要競爭對手是螞蟻金服旗下的余額寶和招財寶。前交所、重金所在B2B機構間交易,主要競爭對手是各地金融資產交易所。
三家金融資產交易所均表現不錯。以陸金所為例,用戶活躍度正在迅速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陸金所累計注冊用戶2342萬,其中活躍投資用戶587萬,占比25%,遠遠超過行業平均5%~10%的用戶活躍度。
至于以B2B機構間交易為主的前交所,則發展勢頭強勁,交易規模直接追趕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目前已經成為行業第一名。
從數據上看,陸金所發展勢頭不錯,與螞蟻金服背靠阿里、京東金融背靠京東類似,陸金所也是個“富二代”,其背靠平安集團。
平安集團在資產端與資金端都給予了陸金所大力支持,這些支持包括牌照支持、監管關系支持、金融機構關系支持、資產來源支持、投資者來源支持、借款人來源支持。但是與余額寶等產品仍有較大差距,同時也面臨巨虧的難題。
有媒體報道稱,去年陸金所被曝虧損達到4.15億美元,但是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表示,去年虧損肯定少于4億美元這個數額,但具體金額也不便披露,只是稱陸金所虧損金額中的80%是獲客成本及系統投入。
第二梯隊正在追趕
如果說,螞蟻金服、陸金所、京東金融是目前互金行業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隊成員,那么百度金融、拉卡拉、蘇寧金融等后起之秀可以列入第二梯隊。
百度金融主要圍繞百度錢包為核心的支付業務,開展了消費信貸、企業貸款、征信業務、理財、銀行業務和保險業務,但令人遺憾的是,其目前只有在教育信貸以及旅游、家裝、醫美等消費信貸領域發展不錯。
相比第一梯隊的三家公司,百度金融開疆辟土的步伐慢了一些。
百度金融啟航于2013年10月,但成長緩慢。2014年整年,百度金融最大的進展是把百付寶于2014年4月升級為百度錢包,形成了百度理財/百度錢包(面向用戶)、幫幫貸(面向中小企業)、金融知心(面向金融客戶)三大板塊。
但由于缺少足夠的應用場景,百度錢包勢弱,本想通過收購補齊在支付方面的短板,2014年11月百度和快錢談崩,后者在2014年12月被萬達集團收購,成為組建萬達金融的重要資產之一。
2015年上半年,百度金融沒有建樹,而螞蟻金服完成了A輪融資,之后才得以加速前進。直到今年,百度老總李彥宏才重新重視百度金融。但是即使大動干戈四處招攬人才,百度金融目前仍未有明星業務脫穎而出。
目前,百度金融的資金來源,還是來自百度自有資金支持,尚未有消息稱進行融資。
第二梯隊的還有一家公司——拉卡拉集團也值得注意。前不久,拉卡拉集團正式改制為控股集團,分拆為拉卡拉支付集團及考拉金服集團。具體而言,拉卡拉支付集團包含收單業務、征信業務,與聯想控股正在籌備一家證券公司聯信證券、正在籌備的消費金融公司等;而考拉金服集團主要包括北京和廣州的互聯網小貸公司、天津的保理公司、廣州的融資租賃公司等。
拉卡拉集團也是在去年獲得融資支持,其首輪融資金額達15億元,投資方包括太平人壽、中國再保險集團、大地保險、民航發展基金等企業。
在經過多年的虧損后,拉卡拉開始盈利。去年,公司凈利潤1.2億元,公司董事長孫陶然稱,今年預計利潤會超過6億元,其中拉卡拉支付利潤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跟在BAT后面的蘇寧也在大力發展蘇寧金融,從2011年開始涉足金融業務后,其已先后獲得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商業保理、基金銷售、保險代理、消費金融等11張牌照和相關資質。單就金融牌照及業務增長而言,蘇寧金融確實已走在互聯網金融機構前列,最近又在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盡管蘇寧金融放話稱,兩年內躋身第一梯隊互聯網金融公司,但是目前來說,公司仍未有標識型產品。
除此,還有更多的公司和機構也在摩拳擦掌。無論國有還是民營背景,稍具規模的企業都夢想做成互聯網金控平臺。
以宣稱只做特賣網站的唯品會為例,10月份,公司剛斥資重金拿下了支付牌照,意圖發力消費金融服務。
今年 9月中旬,視頻網站樂視也宣布進軍互聯網金融。樂視金融目前主攻方向為小貸和理財,樂視小貸主要關注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和小微金融。這些領域也與樂視現有業務相補充。
除了這些互聯網公司,美的、國美、海爾、物美等傳統消費類公司,綠地、萬達、恒大等地產集團也都紛紛成立相關的金融公司。
記者注意到,這些剛進軍互聯網金融的企業,還限于自我輸血提供發展資金,沒有走到外部融資的階段。且因成立時間尚短,企業經營狀況也無從判定。
前途在于獨特和盈利
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控公司出現?原因無外乎第三方支付和互聯網綜合理財的發展之路,凸顯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是一條通向混業經營的“金控帝國”之路。這和過去傳統金融機構希望做成“金控托拉斯”的理由有異曲同工之處。
不過對于相繼出現的互聯網金控集團,P2P平臺地標金融總裁劉俠風并不看好部分公司的發展,他認為:“金控或者金服的概念需要全牌照、需要各個子平臺自身的實力。這不是玩一個概念或者燒投資人的錢遍地開花去布局可以解決的。我覺得未來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除了極少數真正全品類的金服集團,還會在各個細分領域存在小而美的領頭羊。本身沒有托拉斯實力去做互聯網金控業務的,與其遍地開花還不如找一個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做到極致。
而對于那些錨定要在互聯網金控路上狂奔的公司來說,其首先要面臨的是盈利之考:互聯網金融企業作為一家公司,必須考慮盈利因素。
眾所周知,國內的互聯網行業往往被外界指為燒錢和圈錢的典型,那么互聯網金融企業是否也會如此呢?
記者注意到,包括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部分企業都對外進行了巨額融資,而且公司估值也在迅速增高。
這些大平臺在外部資金的支持下,已經基本實現了從前期綜合業務虧損到后期的扭虧為盈或者持平的階段。
例如像平安陸金所、螞蟻金服等很多的大型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業務開始的前幾年也基本上都沒有實現盈利,而是“以時間換取空間”,以未來長期可以預期的用戶和交易規模來拉長盈利的預期,實現資本市場上引入風投或者是利用當期的需求做更多的基礎性建設工作。
隨著用戶量和交易規模的擴大,未來將有更多的盈利空間。
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說,互聯網業務的特點就是需要先燒錢再掙錢,累計足夠的交易就可開始盈利。“一旦開始盈利,凈利潤的規模非??捎^。”孫陶然說。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