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戰略給機械工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為機械工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新形勢造就了新的生產模式,這必將導致新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企業組織模式以及人才需求的巨大變化。
作為農機裝備制造領域高端人才培養的搖籃,某大學始終以專業人才培養為己任,時刻保持與國際農機裝備制造先進水平看齊。在邁入制造新時代之際,他們與北京紳名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搭建了國內首條教育示范用“農機裝備智能工廠實驗平臺”,為中國農機裝備制造向高端制造轉型奠定了良好基礎。
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一直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短板。當前機械工業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行業分化明顯,新興領域發展迅速,傳統領域增長緩慢,結構性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創新能力不強、企業活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其中人員素質是根本問題。尤其在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被提出的大環境下,廉價勞動力及低水平加工已不能適應現代工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工業模式的調整需要與之配套的員工,而且需要能夠將制造業與自動化技術、信息通信技術融會貫通的高水平人才。
人才的培養應該從學校抓起,而我國的人才培養學科往往缺乏與企業實際生產模式的融合,大多數院校只是開設了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特別是缺乏系統的、與專業教學實際生產相匹配的教學實驗平臺,人才培養系統性差。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制造2025中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建立“三個基地”:在高等學校建設一批“工程創新訓練中心”,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高等學校轉型,建立一批“實訓基地”,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示范,形成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探索建立國際培訓基地。
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紳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紳名科技”),從韓國斗山數控機床的銷售和服務起家,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備了提供數控機床&機器人集成的自動化加工、汽車零部件自動化裝配線制造、數字化工廠建設等多種能力。不僅如此,紳名科技基于服務機械加工領域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多年經驗,與該大學合作搭建了“農機裝備智能工廠實驗平臺”的過程中,再次彰顯了紳名科技對于智能制造、智能工廠內涵的深刻理解。在紳名科技的協助下,該大學機械工程訓練中心得以開展實訓教學,讓更多在校學生對企業智能車間實際生產制造流程和管理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源源不斷地為農機裝備行業提供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中國制造2025 農機裝備先行
隨著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前沿規劃的提出,人類正步入新的工業革命期。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明確指出要發展農機裝備,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業實現自動化對于中國制造乃至中國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該大學決定進一步提升其涉農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水平,促進工程教育快速的發展,培養農機裝備領域的創新創業人才。2015年12月,該大學工學院正式立項,投資近千萬,在機械工程訓練中心建設“農機裝備智能工廠實驗平臺”。本實驗平臺主要包括MES智能制造系統、柔性自動化加工制造系統、3D成形系統與虛擬制造系統四大部分,40余臺設備構成。
機械工程訓練中心副主任張文強介紹說,智能工廠實驗平臺投入使用后,可用于模擬企業實際智能制造環境,開展實訓教學,在該環境下培養本科生對企業智能車間實際生產制造流程和管理方法的認識和工程素養。“農機裝備智能工廠實驗平臺立足農業機械裝備人才培養,涵蓋先進農機工廠各類環節,如機加、打標記、倉庫物流等,以先進的機床設備為學生演示先進加工技術,培養其專業興趣。而且系統軟硬件模塊化,學生可進行工藝編程和練習,可以開展二次開發。通過實踐,學生將加深對工廠運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理解。”張教授補充說道。借助智能工廠實驗平臺,該校還能改善高校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并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學隊伍,去影響更多的人。
智能工廠實驗平臺濃縮精華
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產品生命周期包括市場分析、經營決策、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加工裝配、質量控制、市場營銷、維修服務以及產品報廢后的回收處理等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生產活動。在這個農機裝備智能工廠實驗平臺上,除了市場活動之外,涵蓋了從產品設計到質量控制的所有環節,就像一個小型的智能化工廠。
其中,柔性自動化加工制造系統由智能倉儲物流單元、自動加工單元、標識與控制單元等構成。主要功能是利用機器人、AGV小車等代替人,利用數控加工設備實現預設產品的高效自動加工。系統中還包括一臺臥式加工中心和一臺立式加工中心,分別對聯軸器內法蘭、排種器殼體、槽輪三種工件進行加工。
在生產準備階段,通過機器人識別并抓取零件,按照指令送至AGV小車,AGV小車將工件送至加工中心處,由機器人上下料,送至加工中心內進行加工。合格產品送至打標機進行二維碼標識,不合格產品報警處理。
從功能上來說,智能生產線要實現自動化、柔性化、數字化、示教功能。自動化包括了機器人自動化、AGV小車自動物流、設備自動化、智能倉儲系統。系統共采用4臺機器人,分別用于自動上下料和產品混合分揀碼垛,中心共有3種零件在碼垛區臨時存放,機器人配備的3D視覺系統,可以判斷碼垛區和裝配區的零件擺放。
柔性化包括產品混合加工識別與產品混合物流識別;數字化包括設備數據采集、統計分析報表、終端顯示管理,其中統計分析報表中又包含生產計劃監控、設備數據分析、物料消耗分析、能耗分析;示教功能包括以機器人仿真、CAM編程/加工仿真為主的虛擬仿真技術,以及生產線教學模式,它可以按照單元單獨運行,也可以單步運行,在教學模式下可以在沒有產品的情況下進行機器人、物流、設備的模擬運轉。
作為農機裝備智能工廠實驗平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MES智能制造系統的作用至關重要,張教授表示:“智能制造是基于網絡、基于服務器的,最核心的就是軟件部分,通過服務器進行通訊,可以進入MES系統,制定生產計劃、加工方式,通過MES系統下發到各個單元。整個解決方案都是紳名提供的,而且學生都可以參與編輯,實踐性更強。”由于在系統建設過程中要隨時考慮到院校的使用特點,該平臺除了與工廠實際應用的功能完全相同之外,加工范圍和加工多樣性是需要特別考慮到的,“我們加工的零件多樣,但是批量不大,所以要求每個模塊都可以獨立工作,為了今后的擴展考慮還要進行串聯和并聯工作,在這些方面,紳名科技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張教授說道,工廠操作者一般都接受過專業培訓,而在校學生不同,因此對于制造系統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系統建設過程中他們都對機器人、機床等設備的加工速度、工作角度等都做了嚴格的限定,防止發生意外,對學生造成傷害。
未來的中國機械加工業仍會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為此我們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培養更強的能適應競爭的生力軍,培養具備工業精神的專業人才。抓住機遇,在智能制造新時代來臨之際,與國際先進制造水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為中國制造業的強大貢獻力量。
來源:MM現代制造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