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近年來,我國一些裝備制造企業加快“走出去”,在以開放促轉型方面積累了有益經驗,認識到了差距與不足。記者了解到,在助推裝備制造轉型升級的問題上,通過“海外本土化”,建立海外研發窗口是一條重要經驗。
受多重因素影響,高端裝備制造“走出去”正處于從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轉型的關鍵期。不少專家和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應搶抓關鍵期,加快形成合力,推進標準化建設,同時狠抓核心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最大限度降低走向中高端市場的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就在近日落幕的“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沈陽地區以新松機器人、通用機器人等知名機器人企業組成的“沈陽智造”團隊盛裝亮相,得到與會觀眾熱捧,貼著“沈陽智造”標簽的機器人產品正在由國內走向國際。
淘汰、轉型低端落后企業,引進大批創新機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項目,引入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和缺失環節。自主研發和品牌化建設得到東莞制造業前所未有的重視,產品的升級也讓一批傳統代工企業走向價值鏈中上游。
在泉州,越來越多的“高、精、尖”裝備制造企業正在迅速成長,它們將自身技術創新需求和高等院校、研發機構的科技資源等有機結合起來,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鏈,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對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全面支撐。在專注于“產學研用”的背景下,泉州裝備制造企業如何繪出新一輪的智造版圖?
長春裝備制造業正在由“制造”向“智造”進發,高端產品不斷涌現,智造實力顯著提升。這些亮點企業將為長春經濟轉型升級、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空化”和“多相流”,這兩個聽著陌生的專業術語,卻關系到供給側改革中裝備制造向高端發展的大課題。10月23日至25日,第二屆空化和多相流國際會議在江蘇大學召開,全球300余名頂級專家匯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與發現,并探討國際科研合作的可能。
貴安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在一張“白紙”上白手起家,如今這張“白紙”已藍圖顯現。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級新區的設立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大突圍,從貴州層面來看,貴安新區是貴州打破山地限制建造新城市和培育出新經濟增長極的大突圍,也是作為貴州擴大開放的一塊“新地標”。
標準是國家質量的基礎,更是智能制造實施的重要基礎,將為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提供重要保障,國標委將加強《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在全國范圍的宣貫培訓,并設立綠色通道,推動智能制造標準的立項和制定工作。
繼工程機械后,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第二張亮麗名片,湖南省成為全國集中汽車品牌最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齊全的重要生產基地。目前,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全省首個主營業務收入過1萬億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