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近年來,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認真貫徹落實包頭市“6521”發展戰略,堅持轉型、創新、規模、高端、綠色的發展理念,以打造全國中西部地區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為目標,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積極適應工業發展新常態,全面推動傳統裝備制造業升級換代、動能轉換和新動能成長,激活園區經濟快速發展新引擎。
10月12日上午,市政府、濠江區政府和市交通運輸局分別與比亞迪集團、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總投資達560億元的比亞迪跨座式單軌及相關產業正式落戶汕頭,首期投資120億元,雙方攜手在汕頭建設輕軌高端裝備制造業和城市軌道交通,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臨港經濟區建設。
9日,江蘇常熟貨運港口一派繁忙景象,鞍山為中澳鐵礦項目“私人訂制”的首批兩臺智能E-house,完成吊裝,漂洋過海運往澳洲。這批由遼寧中新集團自主研發和制造的可移動電氣室,填補了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的空白。
今年初,國家標準委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文,同意全國11個地區開展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創建。南京市江寧區申報的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項目(智能電網裝備)名列其中,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試點。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基石,我國裝備制造業不僅打造出一批優質產品和優秀品牌,也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裝備制造業在質量基礎能力、質量安全風險、產品品種結構、產品實物質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質量品牌建設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近年來,江門緊緊把握省委、省政府實施“珠西戰略”的發展機遇,以發展五大產業集群為抓手,筑牢裝備制造產業基礎,成功聚集了一批極具潛力的產業項目落戶,先進裝備制造業整體實力不斷加強。
目前的一些工業機器人編程只能讓它們以極高的精準度完成單一任務,而一旦產品的生產過程發生了細微變化,機器人程序就需要徹頭徹尾地重新編寫,這不但費時,還會消耗大量科研力量。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電子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拉開序幕,而智能制造正成為變革中的主線,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